4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精彩纷呈的赛事似乎发生在昨天,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同样有这样一家汽车企业,用自己的奋力拼搏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致敬,并实现了自我挑战,它就是丰田。作为首个与国际奥委会及国际残奥委会建立移动出行领域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汽车企业,丰田首次在中国大规模投入使用了FCEV、BEV、HEV多款车型,圆满完成了赛事服务保障任务,得到了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丰田一共提供了2205辆官方用车,其中包括140辆作为贵宾车使用的第二代MIRAI和107辆柯斯达氢擎(含2辆福祉车),在延庆、张家口地区作为运动员班车串线运营。此外,为了能够更好服务于北京冬残奥会,丰田还提供了多款福祉车供残障人士使用,包括柯斯达、海艾士、赛那等车型的福祉车共240辆,为残疾人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及训练中的移动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
这些服务车辆成功克服了低温严寒和复杂多变的路况条件,以极佳的可靠性和动力性能全面展现了丰田电动化产品的过硬品质与技术的成熟可靠。
“氢功”展现,完美应对考验
在“绿色办奥,科技办奥”理念支持下,此次奥运会“氢风”无处不在,例如,“奥运圣火”用氢作燃料,火炬也是全球首次使用绿氢。
“氢风”徐来,“绿动”交通。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就是为运动员提供摆渡车么?但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交通运输保障面临诸多挑战。
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分别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举办。3个赛区交通与气候差异很大,既有城市路段,也有崎岖陡峭的盘山公路,加上冰雪天气,路况极其复杂多变。这对服务车辆的可靠性和动力性能都提出了更严苛要求,而首次在中国投入大规模使用的FCEV车型,克服了强降雪、路面结冰等严苛天气及道路不利因素影响,成功挑战 “四度”:
首先是温度,FCEV车型在-28℃环境下正常运营,极端气候也难不倒它。
其次是高度,此次行驶海拔高度达到2198m,充分展示出丰田全方位电动化产品优异的高海拔地区适应性。
再者是坡度,车辆通勤中的最大坡度为16度,表现出丰田全方位电动化产品强劲的动力输出性能。
最后是长度,往返于各个赛场和参赛代表团驻地的丰田赛事服务车辆,累计行驶公里数达397,104km(可绕地球10圈)。充分展现出丰田全方位电动化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与整车的可靠性。
数据显示,本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根据经信局的公式换算,本届冬奥会丰田FCEV车型总用氢量约11,098kg,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737.44kg,为世界创造了绿色奥运的典范。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氢功”亮相,对丰田推动中国氢能源发展与利用来说,只是开了个好头。赛事过后,丰田还将积极推进FCEV的后续再利用,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不断助力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作为服务车辆中的“特长生”,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由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加氢并实现长距离的驾驶,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FCEV被称为“终极环保车”
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更迭,丰田的FCEV技术已经独占鳌头,以第二代MIRAI车型为例。在保证完全安全性的同时,利用车辆前后轴间的空间,将储氢罐由原来的2个扩大至3个,从而将氢气搭载量由先前的4.6kg提升至5.6kg,将氢气搭载量提升了20%。实现了WLTC工况最高续航里程约850km,远超一般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
看到丰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丰田在氢能源产业也将带来“鲶鱼效应”。例如,柯斯达氢擎是由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研发,并由一汽丰田在成都工厂生产,这是丰田氢燃料电池技术首次在海外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本土化”。
再如,搭载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巴士等,都是在中国现地开发的产品。这表明,丰田在中国已拥有强大的本土开发能力,同时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开放共赢”的发展思路,展现了丰田努力成为为中国消费者量产幸福的“当地最好的企业”。
行业地位铸就“C位混动”
在丰田提供的2205辆电动化汽车中,除了“氢功”出众外,混合动力车型也同样大显身手。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丰田向奥组委提供了11款共计1590辆混合动力车型,并克服各赛区之间路况复杂与气候多变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赛事交通服务工作,实现了混合动力电池和混合动力系统的“0故障”,这再一次有力证明了丰田全方位电动化技术的成熟与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事期间,丰田根据运动员的实际需求,对福祉车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以及车型供应。赛那福祉车是丰田在国内导入的首款福祉车,其第二排右侧座椅可以电动匀速升降,非常适用于可以从轮椅上自行挪到车辆座椅上的运动员。据了解,“赛那SIENNA”车型搭载了丰田全新2.5L大容量双擎混动系统。2.5L Dynamic Force Engine与最新的混合动力组件,让用户在感受澎湃动力的同时,更能享受发动机与电动机高效组合带来的超低油耗。由此可见,无论是技术应用的可靠,还是在细分领域的不断发挥,都是丰田混动经历多年发展的缩影。
事实上,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PRIUS 普锐斯”,并以普锐斯为起点,丰田混动技术历经25年四代发展,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电动化技术和三电系统优势,目前丰田已经拥有45款HEV产品,以HEV为代表的电动化车辆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辆,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节油650亿升。
目前,丰田在全球推出了45款混动产品,丰田混动车型的用户遍布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已经全面覆盖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在中国的公路上平均每10辆混动车中就有近7辆是丰田混动,无论是在文化理念和混动技术上,还是在产品阵容和用户规模上,持续引领着全球混动汽车领域快速发展,展现出了丰田混动的行业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C位混动”。
挑战极限,向不可能说不!
当前,丰田正以油电混合动力、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组成的强大矩阵持续推进“全方位电动化”的落地。因为在丰田看来,HEV、PHEV、BEV和FCEV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一直要坚持“全方位电动化”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究竟是纯电动技术路线,还是多元路线并存?至今未曾有标准答案。正如丰田汽车所坚持的一样——丰田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多卖车,也不是为了多盈利,而是为了“量产幸福”。
熟悉丰田历史的人不难发现,这家企业擅长运用人的智慧与热情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攀登一座座高峰。正因为如此,漫长历史中,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第一个推出量产混动车型;第一个引进混动车型,目前在中国的丰田双擎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50万辆;第一个国产化HEV动力总成……正如运动健将们在奥运场上不断挑战并突破人类极限一样,丰田也在勇敢地超越自己的极限。
正是企业理念与奥运精神的有机结合,“向不可能说不”的丰田努力突破传统车企的固有形象,打造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全新身份。无论是各种类型的新能源车产品,还是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都有效展现了丰田在造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可以说,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个大舞台,丰田展露了其向全方位电动化加速前进的决心与动力。
如果把汽车业内的竞争看作是奥运会,丰田并不是那种追求让观众“惊鸿一瞥”的运动员,而是用一种绵绵不绝的力量,心无旁骛地“日拱一卒”,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