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展新闻 » 正文

大咖论道|沈承鹏: 六只眼睛看汽车

发布时间:2023-06-07 18:00:05 热度 (920)

作者 |沈承鹏出品 |汽车大观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一个六只眼睛看汽车世...

关键词: 汽车业电动汽车动力

作者 |沈承鹏

出品 |汽车大观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一个六只眼睛看汽车世界的观点:第一,前边的眼睛向前看,有前瞻性思维;第二,后边的眼睛看过去,吸取历史教训;第三,头顶的眼睛看上面,有整体思想;第四,底下的眼睛看下面,让科研成果落地;第五,右边的眼睛看美西方;第六,左边的眼睛看日韩。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知己知彼。他特别强调,要全方位都看到,无所不知,无处不晓。

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论坛上一个普遍的共识是,2023年,具有世界水平的汽车业竞争才真正开始,而且主战场在中国。似乎与陈院士的观点相呼应,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对本届论坛的总结报告,既研究了“己”也研究了“彼”。

知己: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有四大优势

一是有了市场领先优势。1953年7月15日,由苏联全套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标志着中国汽车业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1月15日,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挂牌营业,中国汽车业迈出了改革开放的一大步。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中国汽车业改变了跟跑但永远跟不上世界汽车发展的被动局面,迅速形成了以纯电动、插电及增程式混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体的汽车产业新格局。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1055万辆,市场渗透率13.5%。其中中国销量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25.6%,全球占比60%。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00万辆,其中中国1580万辆,占全球50%以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认为,中国正在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部分关键技术有了领先优势。过去,我国传统汽车一直采用引进-吸收-再创新方式,技术空心化严重,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技术引进大国、更是外国汽车主导本国市场的汽车大国。如今,我国汽车业实现了纯电技术的反超,部分整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国际,车辆智能化水平、应用体验好于大多数国际主流产品。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暴增,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争相出海建厂,比亚迪还受到多国政要邀请上门当“女婿”,中国车企享受这种待遇恐怕还是史上首次。

三是产业链有了领先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涵盖关键原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具有了向海外移植的能力。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配套中,中国占比超过60%,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中中国占六个。

四是自主品牌有了竞争力。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传统车企,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电动化品牌被消费者认可。2022年,我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占率达八成,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20榜单中中国品牌占一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产品进入宝马大众等国际知名整车配套体系。许多整车、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企业布局海外,具备了与国际企业掰手腕的能力。

知彼:欧美日韩仍是汽车强国

当初,跨国企业犯了战略疏忽和误判的错。百多年来,一直占据世界汽车市场C位的传统汽车强国,居然会在短短十余年间被中国反超,这既使跨国巨头们深感震惊,也出乎中国汽车人的意料。深究原因,并不是中国汽车业在原有赛道上跑过了他们,而是趁着他们对纯电动汽车路线不重视、不认同、冷眼旁观我们出丑的短暂时刻换道,在电动化领域出其不意地实现了超越。龟兔赛跑,一骑绝尘的兔子跑到十字路口没看清转向灯,由着惯性跑下去,犯了战略上的疏忽和误判的错。

现在,他们只是落后了一步。在电动化过程中,韩国企业失去了中国市场机会;日本企业渐显颓势;美国车企视特斯拉为异类,不肯与其同进退,错失了再次领先世界的机会;欧洲企业觉醒较晚,但正在调整航向发力追赶。恩智浦全球副总裁李晓鹤访问百人会时,比较了中德两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特点。他认为,中国赢在试错成本低、产品和技术迭代快,德国输在产品研发生产周期长。但他信心满满地预计,随着电池成为第一批被计算在碳足迹范围里的电动汽车部件,下一波电池创新技术将集中出现在欧美国家。他的见解无疑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老年病”困扰着他们。世界汽车发展史上也许会留下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新能源汽车起步时,我国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思路,是将传统车企作为主导。“主导”们也很配合,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了新能源样车,但这些车年年盘桓在各大车展上,并未出现在市场上。这使主管部门认识到,传统车企不具备推动产业转型的革命性和主动性,新生力量反而更有积极性。

2011年始,国家开始鼓励跨界造车,允许没有资质的业外企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一众带着电动化基因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们,义无反顾地杀入这块被传统势力统治百年的领地,使中国汽车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感慨,造车新势力是传统汽车的颠覆者,在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盈利水平都远不如传统巨型车企零头的情况下,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在客观上发挥了“激励”与“倒逼”的作用。表明汽车产业进入了大变革时期,汽车企业的市场地位正在重新洗牌。

反观欧日韩,仍在依托传统车企进行电动化,遇到的阻力远比中国大,美国相对好点,但从结构上看,新势力转型快,传统车企转型慢的症结同样存在,这是他们汽车电动化转型慢的根本原因。缺少新生力量的推动,缺乏转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年病”依然困扰着他们。

他们的政府还是挺狠的。内生动力不足,只能依靠外力推动。欧美日韩的外力都来自于政府,这大概率是师从中国政府得的道。

今年3月,欧盟成员国达成协议,决定2035年开始禁售“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车(这是与传统汽车业妥协的结果)。美国拜登政府的目标是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的比例达到50%。该政策下,从2021年算起,10年内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要增长25倍。日本政府计划2035年前,国内销售的新车全部为电动车。韩国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和充电系统等五项技术、三项设施列入国家战略技术清单,对投资于清单技术的大中型公司的税收抵免额提高到15%,中小企业提高到25%。

加上对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购置税、保有税、环保税等的减免抵扣,欧美日韩政府这几只手,将有力推动或迫使汽车业加快电动化步伐。

知己知彼方能……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中国人行走陌生道路时的座右铭,如今中国汽车业就走在电动化、智能化的陌生道路上,并处在领跑位。用华为掌门人任正非的话说,是攻入了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要创立引导理论的位置。陈清泰说,中国汽车电动化的上半场已经翻过去了,决定胜负的在智能化的下半场。

过去的比赛,我们用换道超车术打了人家一个措手不及,今天的比赛,人家换到了我们的赛道上,造车经验比我们多、钱包比我们鼓、技术积累比我们厚、供应链比我们强、销售渠道比我们广、品牌影响力比我们大,而我们的站位并没有靠前,就像200米、400米田径赛,外道的人似乎站在最前边,但那是假象,实际距离是相等的,比的是速度。

在全球一致追求的减碳目标下,世界各国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加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德国允许L4级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于2022年上路,并且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或安全员监管。美国允许全自动驾驶汽车不再配备方向盘、制动踏板或者油门踏板等手动控制部件。日本《道路交通法》修正案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许可L 4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有限区域内运行。韩国计划2025年自动驾驶公交车投入运行,2027年完成L4级自动驾驶商用安全标准和保险制度的制定。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丰田现代等跨国企业纷纷发布了雄心勃勃的中国计划。

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年初特斯拉的大降价、蜂拥跟进的国内车企、地方政府的补贴潮,都使汽车业的内卷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最近发生的长城诉比亚迪油箱案,虽然顶着维护环保的冠冕,也将在客观上起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拱卫蓝天的作用,但选择的时间点,却不免给人一种私利大于公益的错觉。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业的内卷升华到了全新的高度。

也许只有用六只眼睛看汽车世界,才能使我们立于百战百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