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8日-27日,上海国际车展如期举行。大运新能源携旗下主力车型精彩亮相。
4月19日,大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先生、大运乘用车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陈泓安先生接受了媒体采访,具体内容如下:
记者:今年车展的主题是“拥抱汽车新时代”,能看出今年车展已经是新能源车在唱主角了,大运新能源如何在这样的转型时代下理解本次车展的主题呢?
远勤山:发力新能源赛道就是在响应新时代、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展新能源汽车,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对国家、消费者有利的。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它更绿色环保,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舒适型、经济性、驾驶乐趣都更强。所以我们在上海车展上用大运新能源和高端品牌远航汽车双展台的方式,表达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记者:大运众多产品战略中为何锁定新能源乘用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阻力和困难?为何坚持这样的方向?
远勤山: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规模很大,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中国目前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因此就有利润空间。车企有了利润就可以继续投入研发和生产,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入局了乘用车市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和外资品牌相比的不足之处,人家有品牌优势,有市场口碑。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这样的差距其实缩小了,我们没有包袱。传统车企船大难掉头,所以我们虽然有困难但并不会被困住。
所以干事情都有困难的时候,我认为在越困难的时候越能锻炼人,越能激发人的斗志,但是前提是你的功底要扎实,功底不扎实就会被淘汰。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够了才能向前发展。大运旗下的高端品牌跟博世、华为、阿里战略合作都是我们实力的体现,如果企业目前功底不扎实,基础不好的话,人家也没法跟你合作,所以还是在于自身各方面的功底要牢、要深、要扎实。
记者:我们知道大运集团有远航,有大运新能源,这两者有什么战略区别和侧重点?
远勤山:大运新能源主打的是性价比路线,比如我们的悦虎,定价亲民但很有竞争力,而且它的可靠性也经过了长期验证。而远航的定位就比较高端,定价在30-60万元之间,应用了很多世界先进技术。比如博世的电池架构系统,华为的软件、热管理系统,还有控制器,高德地图,还有座舱、语音等等先进技术。
记者:新能源市场和发展空间非常大,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很卷,有一些能源车企已经陷入了掉队的境地,大运新能源有自信突破重围吗?
远勤山:如果没有自信的话我们早就撤了,要是做汽车的最基础的资金、人才、团队都没有的话,是绝对不能干汽车的。市场发展到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从能用到够用再到好用,这个理念是相通的。所以这会逼着我们厂家不断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原来的摩托车能骑就行,现在我们的摩托车几乎开10年都不出问题,质量很好的。卡车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卡车售后要求是最长响应时间不超过4小时,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我们不但要把网点设好,把技术、产品做好,更要把服务搞好,服务是生存之本。而且我们用的零部件都几乎不出问题,比如博世的零部件就质量很好,什么都好一点,整车质量就会好很多,服务、品质都上去了,竞争力自然就有了。
记者:今年,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汽车全链路营销迎来了新的考验。大运新能源如何通过数字化营销破局,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陈泓安:我们内部认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围绕着积极助推销量提升的要素。从产品上面来说,我们会进一步去提升我们的竞争力。第二方面,今年我们要把这个渠道根据我们市场的销售需求铺设起来。再有一个就是服务,服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优势,这个优势我们会继续保持。最后就是宣传,我们在新媒体上已经开始发力,接下来会通过帮助经销商一起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媒体矩阵,让更多的人们看到并愿意选择大运新能源。
记者:未来大运新能源的目标客户是不是还会向终端继续发展下去?在服务方面和别的方面是不是还有进一步的举措?
陈泓安:比如拿悦虎来说,我们主要做toC市场,但其实toB端也有覆盖,家用、网约车都可以用。另外一款车,大运的MPV远志M1,是toB和toC相结合的设定,定位覆盖更广一些。而且现在toB端的需求其实非常高,我们要是把这块市场研究透了,它对远志这款车销量的提升会有更大的作用。依此类推,我们再把这个需求放到全国,从这些前景的描述来看,大运新能源还是非常有前景的,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去做,可以帮我们实现最后销量目标的达成。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储能电池的厂商都来了,远总,您觉得电池未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大运对这一块有什么关注?
远勤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电池还是让专业的企业去干。电池未来的发展跟汽车是一样的,综合实力跟得上就大发展。电池以后可能会多样化,所以对电池来说,我们跟几个巨头合作即可,因为人家交了很多学费,专业的电池企业在技术、品控等方面都具备很多的优势,我们的合作能形成资源共享,从而应用于我们的产品之中。
记者:去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打起来了,交易已经从消费者端转移到造车企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我们企业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和部署?
远勤山:价格战是一个双刃剑,但是市场的情况就是价格太高也不好,暴利的行业让人没有战斗力,利润太低的话,工厂没有空间,可能是加速淘汰,最后形成几家独大控制价格的局面。合理的竞争,是通过技术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益处,技术好的,价格可以高一点,你没有技术创新和发展,你的利润就应该低一点。
写在最后:
通过对远勤山先生、陈泓安先生的群访,我们不难看出大运汽车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上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道路。在上海车展的现场,大运集团展出的车型也的确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这足以让我们相信,大运集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是坚定的、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