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能源车的展台,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这是今年上海车展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看到的一种现象。
从今年上海车展的展品来看,智能电动产品的比例越来越高、覆盖各个不同细分市场,这也直观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以上汽集团展台为例,旗下智己、飞凡、荣威、MG等“组团”亮相,新能源车占据C位,且产品涵盖不同价格区间、不同使用场景。
同时,在此次车展发布会上,上汽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品牌优化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3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5%,今年预计将超过35%,到2025年将超过45%。
实际上,一旦电动汽车渗透率突破30%,就会跳过鸿沟,就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并迅速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可以说,中国新能源市场已成为全球首个,迈过早期与主流市场鸿沟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品牌也以80%的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的绝对主流。
这两个月,中国的车企们都很忙,忙着开发布会、摔杯子、掀桌子,然后交朋友,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勇敢地亮出底牌,希望破局。
然而,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要想嬴,更重要的是底气。
那么,底气是什么?底气是一家车企所具备的综合实力,这里面包含了品牌、产品、技术等的综合比拼。
接下来以上汽为例,展开看一看一家传统车企向新能源全速转型的实力。
为了如期完成上述目标,上汽进一步梳理了旗下各个品牌的分工,推动品牌战略优化,为用户提供多样化选择。
具体来看,智己定位为“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将会率先搭载新一代“三电”系统,以及“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等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为用户带来极致驾控、智能、安全体验。
飞凡和荣威则努力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纯电、插混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
其中,飞凡旗下全部为纯电产品,将为用户带来超越同级车的极智舒适感受;荣威的主攻方向也将是新能源,插混、增程等相关技术将会率先在其产品上落地。
中国市场卷出的竞争优势,最终将外溢到全球市场。上汽也吹响了新能源出海的号角,做到了“国内开花,国外更香”。
值得一提的MG,定位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保持“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已成功进入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澳新等多个高能级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累计出海破百万。
据了解,未来3年,智己将推出4款全新电动车型,飞凡、荣威、MG将发布超过13款新能源汽车。
随着旗下各个品牌定位日益明确,新产品不断推出,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用户认知将会不断加强。
新能源汽车开始迅速渗透进入各个细分市场,通过建立面向全球消费者的新能源阵营和产品序列,不仅能够应对当下新能源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能实现带动集团各整车品牌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转型。
那么,如何让“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等标签深入用户的心智?
这就需要让用户充分了解自家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改变消费者固有的一些认知,新能源车并不是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和技术储备也是非常强大的。
实际上,上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十余年的积累,2022年,其成为国内行业首个新能源、海外市场“双百万辆企业”,已累计有260万用户选择了上汽的新能源产品,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在汽车市场数十年的生产制造底蕴和丰富的渠道规模体系,也为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的持续发力凝结了强大的底气。
用技术打造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
从当下汽车消费者的购买因素来看,已经从燃油车时代的“功率、马力、油耗”等,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的“电力、算力、体验”等逐渐转化。
可以说,市场与用户需求都在展现出“新变化”,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着剧烈的调整。只有瞄准用户痛点,研发更可靠节能、更具性价比的爆款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未来自主品牌要继续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重塑市场格局,最关键的就是做好技术攻关和产品发力。
“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更加全力聚焦练好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功”,让用户用一样的钱,享受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让用户用一样的钱,跑更远的路;让用户用一样的钱,拥有更全的功能体验。”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汽集团的发布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
在「更安全」这件事上,上汽通过“预、导、卧、隔、疏”的电池包创新设计,已经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零热失控。
具体来看,通过大数据远程监控预警热失控,热失控酝酿期即开启最大功率散热,躺式电芯设计确保单个电芯热失控不发生骨牌效应,对所有电芯物理隔离以确保单个电芯热失控不影响周边,精确设计泄压通道以确保热气及时疏散,安全水平达到行业最优。
同时,上汽也正加紧着手固态电池电芯研发工作,全力推进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据祖似杰透露,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产品将于2025年下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高。
今年被称为是混动的元年,各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混动产品。在混动方面,上汽的技术能力也早已达到行业领先且早已有布局。上汽一直在持续攻坚燃烧系统核心技术,驱动系统热效率达到43%,目标是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47%,达到行业最优。
同时,面向全球市场,上汽还将推出全新一代混动系列产品,最高车速超过200公里每小时,整车纯电续航超过100公里,不仅给用户带来澎湃动力性能,同时还将带来比肩行业最高水平的电感化体验。
另外上汽将运用CTB、一体式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生产流程,新建了电动车专属全球样板工厂,实现简约化、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为用户提供同等车型“价格最优”、同等价格“配置最优”的整车产品。
总之,通过技术创新,再加上自身所具备的实力,上汽想要打造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不仅有越级的配置,还具有越级价格和用车体验。
智能化的大环境下做极致化产品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下半场较量的是智能化。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先入为主,让用户们直觉认为他们在智能化上的水平遥遥领先?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需要打一个问号。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在智能化上的发力,我们看到,实际上这种智能化上的差距早已拉齐,或者说现在自主品牌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做得更为突出,用户体验上更加人性化。
在此次发布会上,祖似杰表示,“我们相信: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未来,真正的智能是让用户忘记技术的存在,专注在出行中的体验与交互。”也就是说,要在智能化的大环境下,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极致化产品。
那么,如何实现好的体验与交互,从而打造出极致化的产品呢?
上汽给出的答案是“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通过技术创新,上汽为新能源汽车打造了“智慧的脑”“敏捷的身”,智能化上的水平不输任何造车新势力。
根据祖似杰的介绍,“智慧的脑”——以智能驾驶和融合体验为终局,以软件全栈式架构为支撑,重新定义电子和通讯架构、融合感知架构,以实现智能车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不断驱动用户体验提升。
基于此,上汽打造了行业内领先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自研智能车广义操作系统,实现跨车云、跨芯片的“感知、算力、存储”等硬件资源融合、舱驾数据的高速流转和运算,提升了整车软件集中度和硬件利用效率。
同时,全栈3.0的应用将使整车与IOT生态深度互融,并让车辆具有超强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让智能车“越用越懂你”,实现场景连续的极致智能体验。
去年,上汽联合OPPO在行业内首创“生态域”概念,率先实现了手机生态与汽车的跨界融合,推出“车与手机”应用场景下的30项功能,并将不断拓展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IoT领域,实现智能技术的跨界跃迁,满足用户“场景连续、多端协同”的需求。今年,生态域体验将通过OTA推向用户,率先开启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生态互融”。
“敏捷的身”——在“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上率先实现新的突破。
具体来看,将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将全面纳入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实现车体6自由度集中控制,从而使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下,始终保持车身稳定,带来极致安全体验和极致舒适体验。
作为上汽集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关键产品,智己LS7包含的诸多“黑科技”,则是上汽集团创新成果的再次落地,也是集团快速转型的直接体现。
具体来看智己LS7上的“黑科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06度“IMAX级视野”,将前挡风玻璃延伸至车顶,且其风挡玻璃首次应用了“三层镀银技术”,能让紫外线隔绝率达到99.99%;还配备了可升降智慧场景屏,搭载了国内首款量产应用的半幅方向盘等。这些均成为智己LS7应对竞争的独有“利器”。
从智己汽车在智能化上的表现,可以看到背后上汽在智能座舱上的水平,已达到行业头部水平,且已实现了独特的差异化体验。
小结
通过品牌战略优化和创新技术深耕落地,以及未来三年主攻目标的确定,上汽将集中资源打造具有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全力冲刺销量新高。
可以说,面对如此卷的当下和未来,上汽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正在加速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前行。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