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好不好用 ?
第二:要不要钱?
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谁回答好了这两个问题,谁就能在辅助驾驶这个越来越影响用户购车决策的功能点上,占据主动权。
现阶段放眼全行业,聊起辅助驾驶系统,绕不开几个头部企业——特斯拉、小鹏、蔚来、华为。另外还有一家——智己汽车。
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质疑,毕竟智己汽车现在连产品都还没量产,凭什么也能是辅助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
说实话,在今年6月之前,我也不相信。
虽然我很早就静态体验过他们的首款产品智己L7,知道这款车会搭载一套名叫智己智驾(IM AD)的辅助驾驶系统,也知道这套辅助驾驶产品的硬件底子很好,包括12颗高精度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地图、高精度惯导、V2X车端技术,并且搭载了英伟达 Xavier芯片。另外也支持激光雷达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以及英伟达Orin X和2颗第二代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升级能力。但是啊,没看到实际产品表现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
而现在我之所以会说他们也是头部企业之一,是因为看到了三段视频。
三段智己智驾的实际路测视频,分别拍摄于三个大型城市的市中心,每一段都是一镜到底,没有任何剪辑的长镜头,最短的一段时长也达到了40分钟。画面中,一辆智己智能驾驶测试车在城市中心道路上自动前行、自动拐弯,自动上高架,自动选择最优车道,自动出高架,自动避让各种电动车和行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辅助驾驶。
我看了之后其实挺惊讶的。因为在城市场景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将辅助驾驶产品落地。而智己这几段在市中心的实测视频,时间之长、路况之复杂、体现出的能力之强,甚至很大程度上超过刚刚说的特斯拉、蔚来、小鹏和华为。
对比几个场景大家就知道了,智己智驾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咱们由浅入深的说:
首先:是操控细节处理的更细腻。
比如城市辅助驾驶中很经常遇到的,繁忙路段避让电动车和行人的场景。我们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套智己智驾系统多次避让突然出现的电动车。比如识别到这辆从右前方突然出现的电动车,车辆向左避让。这辆在两车道中间逆行的电动车,车辆向右避让。再比如这辆横穿马路的电动车,车辆主动减速,并且向右避让。
这里面其实还藏着一个细节。大家注意看,车辆虽然在避让,但没有骤停,没有大幅的打方向,也没有因为避让而侵入左侧或者右侧的其他车道。做个对比会更直观,今年4月底的时候,华为也有一段城市自动驾驶的测试视频,当时全网刷屏,确实很赞,但细看就会发现,同样是避让电动车,华为这套系统的转向幅度是比较大的,车辆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侵入了对向车道。
同样的细腻处理,还出现在智己智驾测试车对其他车辆的避让上。比如这段,在一个没有车道线的开放路口,先是前方白色轿车右转占道,智己智驾测试车减速,随后左边的黑色轿车突然向右打方向挤过来,智己测试车观察到后,减速的同时,小幅向右打方向避让,等超过这辆黑色轿车后,再向左打方向回到原定线路,非常稳健。
另外这个场景,测试车遭遇公交车靠边到站,准备向左变道超车时,车辆侧向雷达和侧向,后向摄像头探测到后方有车快速接近,所以选择了暂停直接变道,而是不断地调整方向盘,一步步试探性地向左变道,最终待后车快速通过后,完成了整个变道过程。非常细腻。
而且除了细腻之外,智己智驾还有第二点相对优势:非常关注用户实际使用感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理解了。我们之前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时,会感觉技术确实很强,但体验有些突兀。尤其体现在变道、加速、刹车都比较激进。这些感受可能并不会影响它能把你从A点送到B点,但比如在该轻微刹车的时候 “猛”的踩下一脚,会让用户感觉是机器和程序在开车, 不那么舒服。
回归本源,技术终归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在这一点上,智己智驾想的很清楚。于是我们也在视频里看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场景。
比如这一段,在高架上有一辆黑色轿车以较快的速度超越并变道,这时候智己的测试车并没有突然大幅减速,而是判断了目标车辆的车速,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后,选择了保持原定车速行驶,没有“惊吓”用户。
再比如这一次,一辆很激进的白色轿车,属于典型的“飞车”,它从后方快速超越且连并两股车道。这种情况,有经验的驾驶者应该都知道,稍微慌乱紧张,事故就容易在瞬间发生。但我们看到,智己智驾测试车似乎很“淡定”,微微刹车让出空间,让这辆“飞车”通过,并没有出现急刹车情况,非常的老司机。
另外还有这种低速跟车的场景,如果技术处理的程序感比较强,很容易让车里的乘客感觉晕车。但我们看到智己智驾的测试车,在这种堵车排队过程中,起步停车明显是很稳的,没有那种起步抬头刹车点头的感觉。这些细节看似简单,背后其实都是硬功夫。
不过,不论是技术的细腻度,还是对用户体验的重视,都不是最难的。车辆高级辅助驾驶中,最难的是什么?是处理极端场景的能力。
比如这个下匝道的场景。车流量非常密集,我们看到智己的测试车在保持与前车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自动减速并不断向右侧道路变道。注意,车辆并没有强行加塞,而是一点一点试探性地变道,最终在右侧前后车空出足够缝隙的情况下,平滑地转向驶入完成变道,顺利进入排队下匝道的状态。
实话说,这波操作,换做一个稍微驾驶不那么熟练的司机,都不容易完成,更何况是车辆本身。目前特斯拉NOA、蔚来NOP、小鹏NGP都支持高速上下匝道的场景,但我之前体验的过程中,遇到类似车流密集的情况,三家无一例外的都会提示需要人工接管,系统自动退出。
还有这种更极端的情况,一个开放路口,开的好好的,右侧的白色卡车突然向左打方向抢道,距离测试车非常近。可以看到,当时测试员大哥也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准备接管,谁知道智己智驾系统反而没慌,轻微减速,向左打方向,然后再拉回来。这个突发场景,如果换成别的辅助驾驶产品,大概率也是会自动退出,提示人工接管。
最后再来看这个,几乎是目前每一家企业辅助驾驶产品的硬伤,静态桩桶识别。之前几个比较典型的事故案例也都和这个有关。但是我们看到,视频中智己智驾的测试车,准确识别了临时布置的桩桶,并绕开了临时修路封闭的路段。这个很厉害。
根据目前的规划,当明年一季度开始量产交付时,智己L7将可以实现高速辅助驾驶、城市辅助驾驶、停车场自动代客泊车和唤车在内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加上目前他们展现出的技术体验成熟度,相信已经可以很好的回答用户关于“好不好用”的问题了
那么这个时候,第二个问题就来了:要不要钱?
目前全行业中,特斯拉、小鹏、蔚来这三家已经有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落地,他们的这些功能都是要收费的。特斯拉的最贵,FSD三次涨价后价格为6.4万;小鹏NGP 3.6万,可以限时优惠到2万,蔚来的NOP全配包则为3.9万。价格都不算便宜,因此用户也常常纠结,到底要不要选装。
这时候智己的用户就幸福多了。目前智己L7天使轮车型,全套高级辅助驾驶包都是标配的,不需要额外花钱。我们用和智己L7产品定位最为相近的蔚来ET7对比,目前ET7入门版价格44.8万,加上3.9万的辅助驾驶包是48.7万。智己L7目前预售价40.88万,综合来看比ET7便宜了8万。而且不要忘了,入门版的ET7电池包是75度的,续航500公里,而智己L7的电池包是93度的,续航615公里。
因此综合来看,智己明显还是对用户更贴心一点。而之所以会这样,和这家企业本身的核心理念有关——尊重用户,回馈用户。
一个特别直接的例子,是智己推出的“CSOP用户数据权益计划”。
智己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通过行驶里程积累、参加活动和任务等方式,可以获得“原石”和“水晶”。当“原石”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各种有形资产。比如说,电池。
之前蔚来的电池升级计划大家都比较熟悉,最早的ES8只有70度的电池包,后续推出了100度电池包后,用户可以直接从70度升级到100度,以提高续航里程。但前提是,如果买下这块电池的话,得支付5.8万元的差价,毕竟电池的硬件成本在那摆着。
但根据智己的计划,在正常用车三年后,用户可以用原石对应的数据权益,升级一块不低于120度电的下一代电池,续航会扩展到800公里以上。这个等于说是免费的。同样,用户也可以用原石来升级激光雷达和Orin芯片。
很多人会问:智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多赚点钱不香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还是之前说的那两句——尊重用户,回馈用户。
用户生产的一些数据是有价值的。比如说行车数据,这些道路相关的场景信息和驾驶行为本身的信息,是可以帮助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不断深度学习的。尤其是一些大雾天气,大曲率弯道等特殊驾驶场景的信息搜集,对于优化辅助驾驶能力至关重要,对车企是有极大价值的。再比如各种建议,用户在车企的APP里发帖,不论是说用车过程中比较好的地方,或者是需要吐槽的点,都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品牌和服务,这些对车企也是有极大价值的。
过去,这些数据,车企用了也就用了。但现在,智己汽车希望通过CSOP用户数据权益计划这一全球汽车行业的首次创新,真正的去认可用户数据的价值,并且真实的回馈这些价值。
最终,用户的数据贡献,加上车企的回馈,两者能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
比如之前说的辅助驾驶体验,用户数据可以帮助智己的“数据驱动算法”落地,在90%普通场景之外,进一步优化例如“飞车”、“临时桩桶”这种10%的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最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实现双赢。
最后,我们再往深了看一步。
为什么包括智己、蔚来、小鹏、特斯拉,和其他很多智能电动车品牌,都开始非常重视辅助驾驶这件事?原因很简单,用户买车的关注点开始有了些变化。
过去,大家就是拼续航里程,但当各家产品的续航里程普遍都达到了600公里区间时,智能化体验的差异、尤其是辅助驾驶体验的差异就显得尤其重要。我身边几乎每一个体验过辅助驾驶的用户,都有“回不去”的感觉,这还只是说的高速场景,没有算上智己智驾目前展现出的城市辅助驾驶能力。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车辆的辅助驾驶能力怎么样,会直接影响用户购车决策。这也是智己汽车为什么要用更前瞻的用户思维,抢占这个至高点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