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资讯 » 正文

德国车企还没撤离, 日本车企要先跑了? 谁的损失更大?

发布时间:2022-09-02 22:00:05 热度 (1230)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21年汽车销量达到2627.5万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飞速发展,成为了...

关键词: 日系车德系车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21年汽车销量达到2627.5万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飞速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汽车工业崛起的过程中,诞生了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一批实力强劲的自主汽车企业,但实际上受益最大的还是外资车企。这些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的车企,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至今占据着我国大部分汽车市场份额,在用户心中的认可度仍然高于国产品牌。

不过,今年以来不断传出消息,说德国车企要退出中国市场,日本车企要跑路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全球第一大市场都不要了?

德国车企不可能撤离

中国和德国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我国还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一定程度上德国对我们还有不少依赖。今年以来,不少德国官员表示要采取措施,以防投资过于集中在中国的风险加大。有德国机构还做了调查,表示德企全部退出,只会让德国GDP下降1个点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车企退出流传开来,但显然不可能。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至关重要,占比份额非常大。

2021年,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卖出330万辆,依旧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占大众全球市场的37.5%。奔驰在中国交付了77.44万辆,占其全球市场的35.78%。宝马集团在中国卖出84.62万辆,占其全球市场的33.56%。

由此可见,德国三大车企在中国的销量占比都超过了三分之一,对我们的依赖非常大。

另外,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依旧是第一大市场,庞大的汽车更换需求即将到来,对于这样一个机遇,相信任何企业都不会错过。

任何企业都是逐利的,没有谁想成为政治牺牲品,所以德国车企不但不会撤离,还会加大投入。据了解,大众集团专门设立“中国董事会”,宝马呼吁加大合作,扩大在华投资,由此可见,德国车企是多么重视中国市场。

日本车企要跑?

在中国市场,“德系车”和“日系车”堪称汽车双雄,销量最好的就属它们。德系车还没撤离,却传出日系车要跑的新闻。

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汽车计划在中国大陆以外打造全球供应链,打造“去中国化”,马自达汽车也建议供应商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生产。

这样一则消息出来,立即就传来说日本车企要跑。但实际上,想跑没那么容易。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几十年来,已经建立起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几乎涵盖了一辆本土汽车所有的部分。

本田进入中国市场30年,已经在这里打造了强大的供应链,它的一、二、三级供应商都在这里,截止到2022年3月的最新一个财年的40%的新车产能都来自中国。

实际上,想要将供应链转移,难度会非常大。首先是搬迁成本高,从中国撤走要付出很大的补偿成本,在国外建厂又要成本。其次是生产成本会提高,供应链搬走了,离中国制造工厂更远了,这意味着要靠进口,成本将大幅提高。第三是人工成本也高。

中国的供应链非常完善,相信没有企业会舍近求远,将供应链转移,而付出更大的成本。

不过,本田打算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场,开辟一套全新的、不受中国牵掣的供应体系,这个是有可能的。

自从2020年疫情以来,我国供应链出现了不稳定,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上海的疫情,导致特斯拉、本田等整个汽车行业的产能都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产量下降,交付延期的现象。

过去10年来,不少日企已经将产能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本田等日本车企想在东南亚等国家再打造一条供应链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没有哪家外国车企会轻言离开。

谁的损失更大?

如果德国车企和日本车企真的出现撤离,谁的损失更大?

据了解,一台燃油车大概需要3万个零部件,而一台电动汽车需要2万个零部件。车企撤离,对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确实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会关门大吉。

但对我国车企来说,又是一个好机会。外资车企离开,那么它们很快就可以填补上来,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国产汽车中的比亚迪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中国车企走向世界指日可待,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来了。

因此,根本就不用担心,对于中国如此大的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市场来说,只有这些外资车企更加依赖我们。一旦撤离,它们的损失会更大。

数字财经智库